close

內容來自sina新聞

房企面臨煩惱:規模化邊際效應減弱

12月23日是有意思的一天:中國商業地產老大創造瞭港股年內最大IPO;以品質情懷著稱的宋衛平,終於結束與孫宏斌長達半年的股權轉讓糾葛,二次轉賣綠城股份;萬科總裁鬱亮發佈瞭一封對外的內部信,結論是,他們要真的轉型,不再爭老大瞭。

在這三件事中,更值得關註的是鬱亮的這封內部信。這封信既有著萬科的自省,也有著對未來的思考,對於整個行業更具思考意義。

鬱亮在信中提及,“過去十年以來,我們對於規模數字的態度,經歷過三個階段。在2008年之前,我們也曾一度把規模數字本身作為追求的目標。從2008年開始,我們確立瞭從速度規模型增長轉向質量效益型增長的方針,規模不再是目標,而隻是一個自然的結果。而從今年開始,我們對於傳統業務規模數字的擴張,甚至要保持警惕的態度。”

鬱亮甚至說,規模是一把雙刃劍。它意味著行業地位,意味著規模效應帶來的好處。但它往往也意味著更大的資源占用,意味著形成更多存貨的可能。

有業內人士以嘲諷的口氣說,“萬科這是在為他丟掉老大的寶座找臺階。”而似曾相識的是,2013年,吳亞軍在龍湖內部論壇上發表瞭一篇近6000字的文章《堅定戰略假以時日》,分析瞭近幾年龍湖的發展軌跡,解釋瞭龍湖增長放慢的原因,並重申不並購、不合作開發。

彼時,正值龍湖銷售業績下滑而備受爭議。吳亞軍通過這封信告訴內部員工,規模擴張方式不適用於龍湖地產。此後,龍湖地產也開始默默踐行這一戰略。任行業大鱷如何爭搶,龍湖地產都表現出淡出規模競爭的態勢。吳亞軍最近還表示,龍湖很享受目前的狀態,從容、淡定,慢要慢得住,但要快也能快得起來。她認為,再經過兩三年的調整,尤其是持有物業租金收入進入快速增長階段後,龍湖真正的價值才會得以顯現。

對龍湖地產而言,適度放棄規模競爭可能是一件不難的事情。但對於享受瞭多年老大光環與諸多特殊待遇的萬科而言,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早在2010年,萬科地產實現千億之際,鬱亮就曾提出“有質量增長”。但從近年來,萬科發展情況看,有質量增長最終淪為口號。

2013年,萬科業績報顯示,萬科銷售金額創行業新高至1709.4億元,但報告期內其房地產業務結算毛利率為23.69%,較2012年下降3.72個百分點。結算凈利率12.76%,較2012年下降1.16個百分點。2014年萬科中期報告顯示,公司中期毛利率進一步下滑至21.8%,為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。

與龍湖地產一樣,老大萬科也在面臨規模邊際效應減弱的煩惱。據知情人士透露,在龍湖近期發的一筆美元債中,龍湖地產的負債率和盈利指標被嚴格要求,而這不得不迫使龍湖地產將規模速度慢下來。有著同樣考慮的還有另外一傢H股房企。縱有野心,也不得不正視資本的力量。

如鬱亮所言,“在白銀時代,情況會發生很大的變化。不動產價格將結束單邊的快速上漲,很可能將轉為在波動中緩慢上行,其長期漲幅將低於人均收入的增速,我們將看到房價收入比的逐漸下降。當房價、地價長期漲幅低於企業融資成本的時候,單純靠持有資產升值的盈利模式將不復成立。過多的存貨,將不是財富而是負擔;魯莽的投資,將不是機會而是風險。”簡而言之就是,房企將面臨“錢越來越難賺的局面”。

龍湖的選擇是轉為精耕細作的香港房企模式;而萬科的選擇是真正回歸實業領域。

蘭德咨詢總裁宋延慶認為,地產白銀時代,會有越來越多的房企將規模速度型轉為質量效益型。然而,如何有質量增長,是個探索中的艱難題目。從萬科真正決定放棄老大那一刻開始,轉型的號角才真正吹響。



??

新聞來源http://dl.house.sina.com.cn/news/2014-12-25/08305953677893292054575.shtml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damsrh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